查看: 7310|回复: 0

[湖南省工笔画家] 刘新华 作品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5 19: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马上注册,查看高清大图 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刘新华

0.jpg


1952年7月22日生(旧历)。毕业于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大阪府立大学大学院。获文学硕士、美术硕士(日本)、美学博士(日本)学位。 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工笔重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工笔重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brt026170500026副本.jpg


brt026170500027副本.jpg


brt026170500028副本.jpg


【评论】淡雅静逸之美——品读刘新华的工笔重彩画
作者:史见  
刘新华的工笔画可谓中国工笔重彩画坛的一枝奇葩。刘先生早年东渡日本研习二十余年,将日本画和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蕴结合而形成独特的艺术气象,兼收并蓄,将材质美感与意境美感相应相和,凸现出淡雅静逸的情怀之美。观刘先生画面,总让人联想起宋代诗人白玉蟾的诗句:“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这种动之以情的描绘,令草木充满生命的灵动,令观者为之动容。 
一、耐人寻味的余韵  中国画是一种寄托性灵的绘画形式,注重文化性和人文精神,它不仅体现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而且也体现在意境的营造,氛围的追求。“意味”是刘新华作品给观者独特的感受。“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历代名画记》),意思为绘画作品之前对意境的表达和表现的构思已经都考虑成熟,画作完成了,画者精密而深透的意图在画上也永存下来了。虽是品赏刘先生的工笔花鸟画,却能感受到“意在笔先”的山水画意境。刘勰的《文心雕龙。隐秀》里有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涧,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认为“味”是从了作品的“隐秀”特征而来,“隐秀”是指作品生动形象的描写中隐藏着内部的深远含义;“味”指的是由作品所暗示、象征而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由读者去细细品味、体会并用自己的感受去补充的余韵。“意味”是立意带来的余韵,是品赏作品的无言之语。刘先生取材于极平凡的花草,却能使观者体味到花草无限的生命力和入性化了的情感。他的每一幅画都有一个情感主题,不在主体之上却寄于花草鸟兽之间,隐隐地藏在画面的某一个角落里,用“画眼”来解释可谓恰当。作品《黎明》描绘深夜的麻雀互相依偎在树枝上的情景。这样不经意的景致在先生的笔下却呈现出一番别样的意蕴,若隐若现的树枝上的十几只麻雀相互依偎,神情各异,悬挂的一轮秋月圆了群雀的梦。平凡的景致,让观者感受到画面洋溢着无限希望的情怀。被夸大渲染的明月隐退并融入背景之中,仔细品味,忽觉一袭秋风迎面而来,黎明前的期盼被诠释无遗。意境是艺术化了的境界,比现实景象更吸引人,是作者心境的描绘。刘先生能把观者从画外引入画内,借物喻情,留给人们隽永的回味。


12.jpg


9.jpg


10.jpg


11.jpg



8.jpg


7.jpg


brt026170500008副本.jpg


brt026170500017副本.jpg


brt026170500020副本.jpg


brt026170500021副本.jpg


二、阴阳互融的线条    
线条是传统中国画造型的基石。线条不仅用以表现对象的形态、质感、空间,还充盈着画家的主观意蕴和情思,结合章法、虚实、取势达到“气韵生动”的绘画境界。刘先生在线条的运用上可谓独具匠心。蒋采苹先生曾这样评价刘新华的画:“他取东瀛画法之长,又保留了中国画传统线条的意蕴,这点很宝贵。”当代中西方审美冲突的转型语境下,他既没有背弃线条传统美学在画面的应用,也不拘泥于线条笔法的束缚,而在两者之间另辟蹊径,不仅使观者欣赏线条所富有的历史韵味和东方审美的艺术境界,更是将线条融入到了整体画面之中。从作品《故乡的记忆》和《阳光》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线条的运用已经“隐藏”了“技法”。画家吕凤子曾说:“成画一定要用熟练的勾线技巧,但成画以后,一定要看不见勾线技巧,要只看见具有某种意义的整个形象。不然的话,画便成为炫耀勾线技巧的东西了。”(《中国画法研究》)刘先生这点做得极其恰到好处,人们欣赏到的是他笔下的心境,是艺术作品形而上的美,倘若细细品看,会发现主体处留出隐约若现的线的轮廓,我喻为“虚线”;远处虚化了的部分虽是背景,却保留有“骨法用笔”的线条,空隙布白处则有些干脆是白描,此为“实线”。线条在画面形成虚实相衬,阴阳互融。画面实处设色留下虚线,用渲染烘托氛围;虚处则用实线造型,勾勒出画外之音。


brt026170500025副本.jpg


brt026170500032副本.jpg


brt026170500048副本.jpg


brt026170500049副本.jpg


brt026170500064副本.jpg


2.jpg


4.jpg


brt026170500023副本.jpg


brt026170500062副本.jpg


3.jpg


5.jpg


brt026170500039副本.jpg


brt026170500055副本.jpg


三、虚实相交的空间  
宋代郭熙曾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望”最为重要,“望”到纵深的空间维度,“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至美的感受。山水画最讲究空间的布置,虚实的妙用,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在美学上的追求与山水画如出一辙,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常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其实花鸟画的空间布局亦然,只是古人在这方面的经营显得更含蓄罢了。刘先生则大胆地拓用了这种空间语言,将“空气透视”放进他的画作中,如经营园林景致般迂回婉转,让人可享可望。从《早春》、《秋深》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空气透视在画面中的运用。通过近浓远淡的虚实分布提升画面的空间深度,通过构图上的空间效果相互呼应,令画面构成和谐的视觉篇章。《早春》描绘晨雾里水仙花水中绽放的场面,原本平凡的题材在作者笔下通过近与远、虚与实、浓与淡、深与浅的空间关系,使近处娇嫩的花蕊在远处若隐若现花丛的衬托下更显姿态,芬芳漫溢四周,氛围有情有味,空间可敛可放。无论是虚实还是浓淡,都是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手法,丰富了美的感受,创造了空间艺术,增添了画的境界。当如沈复在《浮生六记》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ai.art   

GMT+8, 2024-3-29 13:10 , Processed in 0.09809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