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扫,快速开始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日志
相册
师生门户
用户
冬奥奖牌榜
课程
论坛
BBS
档案
展览
APP下载
好友
帖子
收藏
微官网
动态
设置
退出
当代工笔网 当代工笔人论坛
»
论坛
›
工笔入门
›
.资料.步骤.
›
工笔画教案(内容全面 指导性强 大家细心体会 自学的好材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3
/ 1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114527
|
回复:
192
工笔画教案(内容全面 指导性强 大家细心体会 自学的好材料)
[复制链接]
姚朋魁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998
狗仔卡
姚朋魁
发表于 2009-8-5 20: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高清大图 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朋魁 于 2009-8-5 22:30 编辑
第一单元 工笔画的工具和材料
工笔画所用的版面材料包括:各类纸、绢等。这是传统工笔画的版面材料。现代工笔画还使用其他版面材料,如水彩纸、高丽纸、皮纸、麻布、树脂布、棉布等。
绢
绢的质地光泽细润,很适合画工细严整的工笔墨画,故延用至今。
绢为纯丝制就,呈平纹,有圆丝、扁丝两种,有生绢、熟绢之分。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作品中常见。在这种绢上刷上一层胶矾水后就成为熟绢。原丝绢因未加捶砸而保持原来丝的形状,故丝与丝之间略有空隙,虽矾过但仍易漏,故目前使用者少。一般临摹古画时用,但目前也有一些画家利用这种特性,画出别具特色的工笔画。扁丝绢是捶砸后的绢。扁丝绢有丝本色和仿旧色两种,亦有未矾过需作者自己刷胶矾水的,矾过的绢质地稍硬挺,熟绢上色后不会渗开,适合工笔画的细线勾勒、多层渲染等技法,尤其适宜于表现虚幻和朦胧的效果。绢适合画淡彩法,浓淡相间法亦佳。选用绢作版面材料,应注意发挥绢的细润有光泽的特点。绢较之纸,价格稍贵,学生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选用。
此外,在裱绢时,要注意抻平绢的横竖纹,因绢丝极易歪斜,尤其是画人物画,容易造成人物变形。
熟宣纸
生宣纸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就会成为熟宣纸,其性能是不渗水,就是不洇,故适合于画工整细腻的工笔画。它的品种较多,如清水宣、冰雪宣、书画笺、云母笺、蝉翼宣等。这些纸有薄有厚,胶矾水也有浓有淡,薄者适宜画淡彩,厚者适宜画重彩,其中蝉翼宣最薄,冰雪宣最厚。云母宣有微小的云母点,一般用于画山水或花卉,另有洒金笺和各种染色纸亦属于熟宣纸类。此外,熟宣纸还有泥金纸,目前已少见,系用真金涂制。清末任伯年的巨幅条屏作品《群仙祝寿图》即用泥金纸绘制而成,其效果金碧辉煌,华贵而不失雅丽。
麻纸类
皮纸、高丽纸、各类民间手工制纸都属此类。
①特点:纸稍厚,纤维长,略渗水。
⑵高丽纸有条纹,便于做肌理,加之稍渗水,效果较丰富,故现代工笔画家常用。高丽纸还能吸附厚重颜料,可画重彩法的工笔画,临摹壁画也很适宜。
③皮纸以温州皮纸较好,它质地较细,又呈长卷式,有数种长度和宽度,最宽为一米,最长为二十米,皮纸可矾为熟纸。
水彩纸
其性能与熟宣纸近似,水彩纸中质地较细密、比较薄的种类为好。
布类:
①棉布:我国西藏的唐卡就是画在棉布上的,但棉布需加工处理。在棉布上加涂一层胶水和白粉的混合剂,干后磨平磨光,此布即不渗水且光洁好用。唐卡绘制方法与重彩法相同,多用矿物色和粉质颜料。现代工笔画也有棉布的。
②树脂布:用化学合成树脂涂制而成,质地硬挺不渗水。
③麻布(亚麻布):用亚麻布原材料刷一层胶水即可。
墨
传统工笔画中的黑色即为墨色。墨有油烟和松烟两种。
油烟墨:暖黑色
松烟墨:冷黑色,用于工笔人物画中的头发和须眉。
传统工笔画中使用的黑色还有黑石脂(即石墨)、灯草灰等。灯草灰画蝴蝶很好,很绒,它是中药灯心草烧成。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选用一得阁,经济实惠。还有红星墨,价格稍高,如若一得阁墨略粗,可进一步研磨。
笔和砚
笔
勾线笔:多为狼毫笔。常用的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拖线笔等。还有九紫一羊(兼毫)、花枝俏也很好用。
染色笔:大白云、小白云、中白云和其他软羊毫笔。纯羊毫过软,不宜用。
板刷:做底色用,可作大面积平涂和渲染,宽度可选。
砚
砚以端砚为佳,但其他石质硬而细密能下墨的砚也可用,端砚价格昂贵。工笔画所用的砚必须经常洗涤,否则旧墨汁分子聚合成稍粗的颗粒,会影响画面的效果,应随用随研。
颜料
透明颜料
朱磦:研制朱砂时漂浮在最上一层的质地较细的浅红色
曙红:冷红色
胭脂(焉支):偏冷,不稳定,易变色
藤黄:又名月黄,有毒不可入口
赭石:与花青调合会出现沉淀
花青:易褪色
不透明颜料
朱砂:目前锡管装朱砂并非真朱砂,临古画应用真朱砂,矿物质颜料
石青:俗名青金石,石青色制好后分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数种不同深浅的。头青最深,四青最浅。
石绿:俗称孔雀石。石绿也分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
黑色和白色
黑色:即墨色
白色:传统绘画中使用的是蛤粉
目前工笔画所用白色多为水粉色中的钛白,为锡管装,使用方便且色质稳定。
云母粉
金色和银色
传统的金色和银色是用纯金箔和纯银箔研制而成,但价格较高,一般作画可用铜粉或化学合成的金银色代替。
粘接剂
中国绘画的色彩,鲜艳明快历久不变,便是矾和胶的作用。
胶:一般选用明胶
矾(明矾):半透明无色块状晶体
胶矾的用途: ①使生绢变为熟绢
②固定色,“三矾九染”
③保护画面
2、 胶矾水比例:
“二胶一矾二斤半水”即二两胶一两矾二斤半水,可换算为:明胶60克+明矾30克+水1250克
夏季:六胶四矾
秋季:七胶三矾
冬季:八胶二矾
按比例配制胶矾水,需注意,明矾对纸、绢的腐蚀作用大,矾重易脆,画的寿命不长,尽量少用矾。而胶大了,画面打滑,颜色、墨色灰白无光。配制时宁稀勿浓。调配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笔洗和调色盘
1、笔洗:盛水,用以洗笔和调墨、调色,陶器、瓷器、较大的盛水器皿均可。
2、调色盘:白色蘸碟,不要太大,小、深为好。
评分
参与人数
2
银子
+51
收起
理由
gs青石子
+ 1
谢谢分享!
谢雯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姚朋魁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998
狗仔卡
姚朋魁
楼主
|
发表于 2009-8-5 20: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单元 鸟类的工笔画法
教学内容:
一、鸟类勾染的基本要求
1、质感:鸟嘴是尖硬骨质,鸟眼是水晶体,腿爪是鳞甲包裹着骨头的形象,翎毛是蓬松的,勾染时必须注意表现出这些质感的不同之处。
2、整体感:鸟不同于花卉,花卉是一片一片的,而鸟是一个棱形整体,鸟的羽毛翎片既有层次又要统一,不可支离破碎。
3、虚实的处理:鸟的动作灵活,其主要活动关节部分,如颈,尾筒,腿根等都要虚处理。其他如背部要实,腹部要虚;嘴要实,舌要虚等等,这样画出的鸟才生动灵活。
4、神态的刻画:鸟是动物,非常生动活跃,除了画好全身动态外,特别要注意眼、嘴、爪的刻画。
二、鸟的勾线与着染步骤
1、白描落墨:根据鸟体各部色彩深浅,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勾描轮廓。
勾鸟嘴要用细而硬挺的线条,弧线要饱满,嘴峰要有厚度。
勾鸟眼注意从眼角起笔,上下相合,不要画成棱形,需注意在不同角度的透视变化。
勾毛用笔要虚入虚出,长短粗细都保持一定规律,注意鸟毛顺序不可相反。
勾翎毛用笔略实,也要虚入虚出,转折时笔要提起,不可出侧锋,勾大片鳞片要自然错落。
勾足爪有双勾法和点法,较大的浅色鸟爪要双勾,上部平直有骨节形象,下部为肌肉形象,用笔宜圆。小鸟爪或黑色爪用点法,利用笔的顿挫一笔点出骨节形象。
鸟体小毛有两种画法,称批毛与丝毛, 批毛是将白云笔蘸上墨或色后用手将笔锋捏扁,平均分成四至六个尖叉,这样画下来即成一组小毛。批毛时笔与笔之间如品字形接续,从中心线向后方向两侧逐渐叉开角度,使之形成背部半球状体积,。丝毛是用细笔一根根勾毛,方向与批毛相同。
2、墨染打底:勾线后各种较深色彩(白色、黄色除外)都先用墨染打底色。鸟嘴分染有两种染法,具体见操作。
3、着染色彩:着色的步骤一般是先染淡彩,后施重彩,白粉最后染。要薄涂多层,务必使下面的墨染底色能透露出来,否则易平板呆滞。
4、收拾完成:收拾阶段包括丝毛,勾羽轴羽枝;画爪;丝鼻须;点睛等。这是最后,也是最出效果的步骤,必须注意画好。丝毛颜色要比着染的色彩略重些,勾羽枝时有两种方法,勾时要与羽轴虚开,到羽尖羽枝的角度趋向与羽轴一致。勾鼻须一定要细挺有力,不要粗笨呆滞。
三、淡彩鸟与重彩鸟的勾染步骤举例
石青石绿色鸟——翠鸟画法:以重墨勾嘴、眼、翅尾,中淡墨勾头、背、胸腹。眼先及眼后部黑斑以焦墨丝毛,重墨分染。重墨分染上嘴。淡墨分染下嘴后罩染朱磦。从上头部、背部,到上尾筒皆以中墨分染。双翅、尾羽以浓墨分染,并用重墨从翅、尾尖端统染,调草绿色罩染头背到上尾筒部,花青罩染双翅与尾部,相邻处接染,干后以三绿和二青分别罩在草绿及花青色部分,薄涂一至两遍,要透露出墨底色为好,前额部用二青分染一下,头背部用草绿丝毛,翅尾部用花青墨丝毛和勾羽轴、羽枝,头部丝毛要分组,疏密相间,画出斑纹。喉部用淡赭墨及白粉接染,先丝赭墨毛,后丝白毛。胸腹部用淡墨分染,罩染朱磦加赭石,用赭红丝毛。跗蹠及爪用朱砂或朱磦勾点。眼内周染赭墨,焦墨点睛,赭墨勾鼻须。为了增加翠鸟的神气,常以夸张手法画出白眉线,在墨染时空出白斑,白粉染,白粉丝毛即成。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姚朋魁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998
狗仔卡
姚朋魁
楼主
|
发表于 2009-8-5 20: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单元 白描花卉技法
线
工笔花卉以线为造型基础,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严格的要求,讲究用笔,追求线条的力感、快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弱的线条。
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行笔时,笔尖走在线条中央的即为中锋,一侧的即为侧锋。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开始练习勾线时,应注意线条转弯的地方,转弯时提笔,并轻轻转动笔管方向,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保持中锋,避免侧锋折笔即飞白。
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于笔锋与纸面的摩擦,不能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浮华无力。勾线时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有一个向上的提力,两力平衡,再用一个拖的力量行笔。只压不提就是“抹”,易出现侧锋,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挑”“滑”。
一般勾线,都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
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再向右行,即欲右先左,反之,欲左先右,还有欲下先上,欲上先下,这样笔纸就有了摩擦。
2、行笔:
行笔要稳,对纸面压力要匀。中途转向稍停为“顿”,向后折回为“挫”,顿挫时要调整笔锋方向,不使出现侧锋。中锋圆转用笔为“转”,侧锋方拐为“折”。
3、收笔回锋:
每逢收笔都须向来的方向收回,使线的结笔含蓄而有力。
二、线条与花卉
中国画讲“应物象形”,好的线条必须与花卉的形象、质感、空间感结合得恰到好处。生动地表现花卉的生命力、精神意趣。从对象的结构出发,写出对象具体生动的形,最终达到表现对象内在神韵的目的。
勾线起笔顺序
为了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结构关系
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
①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这种线要勾成饱满、富于弹性的弧线,以表现花叶挺拔的生命力。
②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这种线变化多端。
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线条的浓淡粗细
白描花卉靠用笔用墨表现花卉的质感,一般用较细较淡的墨勾花,较重较粗的线勾茎叶等。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粗重、方硬,色彩浅及薄嫩的地方用线轻细、圆柔。一幅好的作品,在用线、用笔、用墨上都应考究,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不能死搬硬套,要学会灵活运用。
白描花卉的花头用笔变化及注意事项
①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可从基部起笔,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从尖端起笔。玉兰、木棉用线挺拔有力,牡丹、芍药等花瓣薄嫩多折,勾线可用细线颤笔。
②花头外轮廓要有参差、圆缺的变化,画复瓣花要归蒂连心。
③花筋的处理,花筋不明显的不勾,显著的必须勾好,可以更好地表现花瓣的转折运动,线要细而虚。
④花蕊的勾点:雌蕊明显的可先用中淡墨勾勒,雄蕊花丝要勾得细而有力,行笔快捷,收笔尖细,花丝向雌蕊攒抱,花药用焦墨一点成形。
⑤花萼、花托、花柄的勾法:勾花萼的尖部用笔要顿在一起,短花柄可不勾,长花柄两条线要劲挺有力,摇曳多姿,两条边线要平行均匀,不可忽粗忽细。
6、白描勾叶的各种变化及注意事项
①勾叶的粗细变化:叶尖薄,叶柄厚,故勾叶从叶柄起笔,由粗而细,主脉也相同,切忌主脉与边缘三条线正交于一点。
②勾长叶与花茎的方法:左臂倚案扶纸,撑住身体,右手执笔轻轻擎起手腕,用小指掌侧微微擦着纸面行笔。
③侧叶脉勾法:勾侧脉起笔时要顿笔藏锋,与主脉结合好,不要歪斜或脱节,每条侧脉的末端都指向叶尖。
7、茎枝与树本的勾勒与皴擦
①草本茎的勾勒:两条边线平行,出枝的节间略为膨大,行笔注意平行,也要有顿挫。
②木本茎的勾勒:用皴表现树皮的纹裂和起伏,皴擦结合,表现树皮干裂粗糙,起伏转折。勾皴木本枝干多用中锋与侧锋结合,转笔与折笔互用。注意由老本到小枝、由粗渐细的规律,出枝和生疤处隆起,曲折有形,枝干穿插以“女”字形(斜三角形)为美。
好的白描既要表现花卉的形神气质,又是画家感情和性格的流露,要练好白描就要坚持金石、书法的研习,把他们融合起来,加强线描的艺术趣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姚朋魁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998
狗仔卡
姚朋魁
楼主
|
发表于 2009-8-5 20: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朋魁 于 2009-8-5 20:10 编辑
第三单元、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
传统技法
传统工笔花鸟画技法有分染、统染、罩染和平涂、接染、点染、烘托等,下面进行一下分述。
分染
分染用两支笔,一支笔蘸色,一支笔蘸清水把颜色均匀地烘淡,这是表现花叶起伏、转折、明暗及层次的主要手段。分染时用一只手拿两支笔交替使用,所以首先学习一下捣笔(演示)。
2、统染
统染即统一大片的分染,用统染法分出花叶之间大的层次关系。
3、罩染和平涂
分染之后,在渲染过的画面上用透明颜色平铺的方法叫罩染,在分染前先平铺一层底色叫平涂,平涂多是用不透明的粉质色。罩染和平涂时应注意水分的把握,不要使水汪在纸上或留下干印。平涂石色时要薄,遍数多为宜。水色亦如此,以达到厚重、均匀、自然的效果。此外,上色时要等干后再上第二遍,且上过一定程度时,刷一层胶矾水,以固定颜色,“三矾九染”,使画面色彩富丽,生动厚重。
4、接染
用两支笔各蘸上不同色彩着染,使两色趁湿相互渗接在一起的染法叫接染。接染时两支笔上水分要相当,使两种色彩自然滚动,渗接一起为好。初学可用第三支白水笔帮助接染。
5、点染
不勾轮廓线,用一支笔先蘸上一种色彩,然后在笔尖上再蘸上另一种色彩,一笔按点下去,使两种颜色自然渗和在一起,一笔成形,点出形象轮廓,这种方法叫点染。点染法多用于没骨成形。
6、烘托
大片地烘染底色,以衬托出浅色花叶的方法叫烘托。有平涂和分染两种方法。大片烘染不易均匀,可先用清水把底子铺湿,趁其半干时烘染,同时用一小笔掏空,一支排刷接染。
7、 积水
先以淡墨和色彩积水成形,趁湿冲入水或其他色彩,使水和互冲激,干后形成班驳印迹,积水法用水要多,冲入色和水要掌握好干湿火候。
8、 托色(反衬)
画的正面颜色上足后,仍不满足画面的要求,便在纸或绢的背面染色,一般在绢上效果最好。反衬一般是在完成了分染和罩染之后,翻过来在这块颜色的背面上一层与正面接近明度的石色或水色。凡绢上正面用粉,后面必反衬,着色时要与正面轮廓相合,不可出入,颜色最好上匀。
9、 虚染
虚染是指渲染对象时,带有极强的随意性,可有意将墨或色染出界线之外,使画面产生空灵感。
10、立粉
用浓厚的粉质色堆积起来,点成如浮雕般立体的色粉点、线的技法叫立粉,花卉中常用立粉法来勾点花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姚朋魁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998
狗仔卡
姚朋魁
楼主
|
发表于 2009-8-5 20: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朋魁 于 2009-8-5 20:11 编辑
二、特殊技法
1、 揉纸
把纸揉皱皴染底色,使底子出现自然纹裂的肌理。
2、 拓拍
把纸放在凹凸不平的底子上拓印,或用丝瓜瓤、纸团等拍打底子都可以产生不同的班驳陆离的纹理。
3、 喷染
喷弹大的白粉色点表现雪花,细小的色点可代替渲染大片底色,或把某一部分喷虚,制造朦胧效果,可用单色,也可用几个颜色间着喷,还可以将刷过墨或重色的纸铺平,趁湿喷清水,制造斑点效果。
4、 积水法
前面已介绍过,不再赘述。
5、 洒盐
在染色后趁湿洒盐,盐把颜色推开,产生肌理,干后把盐除掉,效果新奇。
6、 油水混用
在国画水质色彩中混入油类或油质颜料,利用油水不相溶的原理,使墨与色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7、 用蜡
画生宣空白用胶矾水,画熟纸、绢则需用石蜡,在石蜡画过的地方大片渲染水色,即留出空白。
8、 绢后作画
利用绢的透明性,在绢背后勾染,正面虚虚濛濛,也可把主体画在绢上,背景画在托画的纸上,画托好后虚实对比,效果也很好。
9、 洗刷
在熟纸上先上重颜色,干后,在纸下垫入有肌理的物体,如水彩纸、粗布、木板等,用刷子蘸清水小心洗刷,肌理自然生动。
10、泼墨
此法常用于大写意画中,但用于工笔画中,却可造成大气磅礴的特殊感觉。
11、驳落
完成勾线,染色后,按照形象及画面的需要,把厚薄不同的粉状颜色涂在画面之上,等厚颜料干后,有目的地将某些部分或揉或刮或用刷子刷,让其自由脱落,造成自然天成的班驳效果。
特殊技法颇多,只要从表现主题,意境出发,我们还会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新鲜的技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姚朋魁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998
狗仔卡
姚朋魁
楼主
|
发表于 2009-8-5 20: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工笔花鸟画的用色特点
1、活色
2、装饰性与自然生动性相结合
3、用色调渲染意境
四、工笔花卉着染的形式和步骤
工笔花卉着染有湿染、淡彩、重彩、没骨等多种形式。
1、 墨染
用浓淡不同的墨色着染,不用色,充分利用焦、浓、重、淡、清的多种层次及不同勾皴笔法来表现花卉的形质、空间,适宜表现野逸的情致。
2、 淡彩
用透明水色为主进行着染的形式。
淡彩的着染步骤:
①染茎叶:叶子正面用花青或墨分染,再统染大的层次,再用绿色罩染,然后可用花青勾侧脉,如染得充分或者是小叶也可不勾。叶子反面绿色的用草绿色分染、统染,罩偏黄的草绿色,亮部分染三绿,用草绿勾侧脉。叶子反面为胭红色的可用赭石调胭脂染叶尖,用淡草绿与之接染或点染,勾胭脂脉。秋天红叶,一种方法是用墨分染底色,罩色时用草绿和赭黄、朱磦、朱砂等色接染,正面偏红,反面较浅;另一种方法是以胭脂或深曙红分染,罩染朱磦。以上两法都可用胭脂勾侧脉。
草本茎的染法与叶子反面相同。木本茎先用不同墨色勾皴之后,用赭墨与青绿色接染,一般嫩枝偏绿,老本偏赭。染完后还要用墨或用花青墨、赭墨、草绿、赭绿等色点上苔点。
②染花头:一般浅色花都以白粉平涂或以亮面向暗部分染为底色,然后用各种色彩分染。如白色花用淡草绿加少量赭石调成芽绿分染;粉红色花用淡曙红分染;黄花用藤黄分染,最深处可在藤黄中加少量赭石分染;浅藕荷色可用曙红加少量花青分染。也可以用各色与白粉接染。
橘黄色花头用藤黄加白粉打底,用朱磦加藤黄分染。
朱红色花先用深曙红或胭脂分染,罩染朱磦。
③点花蕊:点花蕊须在花头染好后进行。雌蕊明显的先勾染雌蕊,如牡丹雌蕊用草绿和胭脂接染,用胭脂勾筋。雄蕊多数用白粉勾花丝,用浓藤黄的粉立粉法点花药。
3、 重彩
用石青、石绿、石黄、朱砂、蛤粉等不透明石色为主进行着染的画法称为重彩。重彩画鲜丽凝重,有浓厚的装饰风格。现代多与淡彩法结合。石色不易染匀,必须薄涂多次,且必须在底色上罩一层胶矾水固定色。
4、 没骨
没骨法是用墨线勾勒轮廓,只用着染色彩的水迹形成花叶形象的方法。
①工细没骨画法:白描稿放在纸、绢下面,然后按淡彩的分染、罩染法或用接染、点染法着染,干后勾脉,点蕊。
②接近意笔的点染法点出花叶形象,笔触自然生动,熟练的点染法也可用生宣纸画。
总之,现代工笔画的材料越来越丰富,技法越来越新颖,同学们也可根据自己的立意进行大胆的创新实践,不必拘泥于某些格式,但一些传统的技法还是不能丢弃的,在保持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自己的画面更加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姚朋魁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998
狗仔卡
姚朋魁
楼主
|
发表于 2009-8-5 20: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单元 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一、鸟类的结构与形体
鸟类属于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鸟的躯体形成一个梭形,鸟的前肢演化为一对翅膀,全身遍被羽毛。
1、骨骼:鸟类骨骼露于体表的是嘴和下肢。上嘴骨与头愈合在一起,下嘴骨游离,由韧带与上嘴连接。下肢的股骨于胫骨大部分包在腹内,鹤类与鸡类的胫骨露出得多一些。鸟腿为跗蹠骨。鸟爪有四个脚趾,第一趾向后包括指甲在内有骨两节,由内向外数,第二趾三节,第三趾四节,第四趾五节。
2、鸟体各部名称:头部包括上额、头顶、枕部、前颈、后颈、侧颈、喉、眼先、眉线、耳羽、颊,身体包括背部、胸部、腰部、腹部、肋部、尾巴、上尾筒、下尾筒、翅膀,腿部包括内趾、中趾、外趾、后趾。
3、鸟体羽毛的组织结构:鸟体羽毛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称为“翎”,一称为“毛”。古人曾把画鸟称为画“翎毛”。
“翎”指较大的比较硬挺的羽毛,中间生有明显的羽轴,与两侧生的羽枝区别分明。翎生在翅与尾,在飞翔时起主要作用。
“毛”指比较柔细的绒毛,羽轴和羽枝区别不明显,它们起着保护体温的作用。毛的生长有一定的走向,背面、腹面与膀上的毛走向都不同。
4、鸟的形象与体面:
鸟的头部和躯干是两个卵形,联上颈部、加上翅尾就形成鸟的形象.
鸟的翅膀张开大致可分为三种翼形:方形翼(鹰翼)、尖形翼(信天翁类)、圆形翼(一般鸣禽)。
鸟的尾羽形象变化很多:如平尾(鸥、鹭等)、凸尾(如伯劳)、尖尾(如雉类)、契尾(啄木鸟)、圆尾(鸠、鹊等)、凹尾(绣眼、白玉鸟等)、燕尾(家燕)。
画鸟的角度要变化多样但不宜画正前、正后、正侧等,因为这些角度易呆板。
画鸟的形象不要照相式地自然主义的描写,可加以夸张改造,使之更美。
为了更好地塑造鸟的姿态,可以借用素描中分面的方法,用辅助线分析鸟的体面关系,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画好一些难于表现的姿态。
二、鸟的分类和特征
鸟类按照生活地域、留居和迁徙,可分为留鸟和候鸟两大类。画鸟补景时必须注意季节的变化。
鸟类按照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可分为八大类, 各类鸟因食性、觅食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形成各不相同的体型特征:
1、走禽:鸵鸟等,翅膀退化,腿长坚强,不常入画。
2、游禽:鸳鸯、鸭、鹅、雁等。游禽类颈长,嘴扁而宽,眼睛靠上,头略呈三角形,前高后低,胸部宽阔平扁,尾短小,足短并有蹼。
3、涉禽:鹤、鹭等,常栖止于浅水地带,习惯长时间站在水中等候鱼虾游来,啄而食之。涉禽颈长、腿长、嘴长、尾短。鹭鹳类趾间也有蹼,但不如游禽发达,爪四趾着地。鹤类无蹼,后趾退化不着地,前三趾分开角度较大。鹤类飞时颈蜷缩。
4、鸠鸽:鸠、鸽等。鸠鸽类头圆,上嘴基部有一对皮膜,胸宽、翅膀大、善于飞翔,腿短而强,眼、爪多为红色,多数嘴尖长。
5、鹑鸡:鹌鹑、石鸡、雉类、孔雀等。鹑鸡类食性很杂,常刨土觅食谷物种子;头部略呈三角形,前尖后宽,上嘴长于下嘴,尖弯但无钩,爪亦较强;翅膀短圆,善走,不善飞翔。鹌鹑类尾短。雉鸡类多有漂亮的长尾,头有羽冠或肉冠,脸部多裸露肉皮。
6、猛禽:鹞、鹰、雕、鹫等。猛禽类食肉,性格凶猛;头部扁平;上眼眶突出,眼大凹进,并略向前集中;嘴部粗壮弯成尖钩状,嘴的基部有蜡状膜或羽须,口裂大,延伸至眼下方;腿爪粗壮,指甲弯成尖钩状,是捕食的利器;翅膀强大厚硬,一列飞羽张开如手指状。
7、攀禽:啄木鸟、鹦鹉、翠鸟等。攀禽以善于攀缘树木为特点。啄木鸟与鹦鹉的第四趾转向后方;翠鸟的二、三趾基部相连,三、四趾并生,只能攀枝,不宜落地。
8、鸣禽:鸣禽是鸟类中最进化的一类,善飞翔,善跳跃,有声带,善鸣叫,嘴形因食性而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姚朋魁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998
狗仔卡
姚朋魁
楼主
|
发表于 2009-8-5 20: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单元 《簪花仕女图》的临摹
一、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
2、学习《簪花仕女图》的艺术技巧和技法
3、加深对《簪花仕女图》作者——周昉的艺术风格与技巧的理解
4、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对作品、作者的认识
2、通过对作品的临摹,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技法体会及领悟
三、教学内容
1、《簪花仕女图》及其作者­——周昉
《簪花仕女图》是我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典范作品之一,是唐代画家周昉的代表作品。
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长安人,出身于贵族,官至宣州长史,擅画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
周昉笔下仕女,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具有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的特点,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有了相当的暴露,贫富悬殊,社会危机日趋严重,文学中反映社会矛盾,描写妇女不幸和苦闷的作品已陆续出现。周昉对上层社会有较多的了解,他笔下的贵族妇女形象沉重,挖掘她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反映了贵族奢侈生活后面的社会经济的危困,塑造了更能深刻地反映现实的艺术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昭示了当时审美意趣由宏丽之美向婉约之美的转变。
周昉不但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技法,从外表上描写了当时贵族妇女的形象,而且通过人物形象的一定程度的内心刻画,揭露了社会的内在矛盾。
《簪花仕女图》描写的是宫廷妇女闲逸的生活情景。时令正处春夏之交,一队浓妆华艳的妇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院里自由自在的嬉游,有的戏犬,有的赏花,有的拍蝶,6个妇女皆袒胸,身穿肥大曳地的团花大幅长裙,肩披薄纱透体,高大的发髻上饰以盛开的牡丹花,她们把狗、鹤、蝴蝶作为消磨岁月的伴侣。作者细致刻画了仕女们的似愁非愁、似怨非怨、似戏非戏的复杂心理,反映了高墙深院中妇女的苦闷无聊的心情。整幅画没有背景的衬托,只画了两只狗一只白鹤,一束花做点缀,并通过这些点缀把园中6个仕女联系起来,组织在一个游园娱乐的场面之中。画面着色华丽而沉着,线条简劲而有力,人物面部的晕染,着力夸张肌肤的娇嫩丰腴;发髻的勾染,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衣褶、薄纱的轻柔透气,见形见质。
2、临摹过程
(1)勾线
线描要求整体自然顺畅,细节精致洒脱,同时要注意墨色的区别。
勾线时注意用笔的变化,如实起虚收、虚起实收、实起实收、虚起虚收。
(2)渲染
用墨和透明的植物色渲染出简单的凸凹关系并打底色。
(3)罩染
用矿物色统一对象的基本色,注意在白粉的运用上要恰如其分,注意强调色彩的反差及形象之间的不同质感。
(4)整理
进一步对细节的刻画,用矿物色(石色),金粉画出饰品和花纹,同时醒出在罩染时被石色盖住的墨线。对画面进行统一调整。
3、小结
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尊重原作,但不能刻板的复制;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技法和独特的造型手段,体察画家表现出的深刻的精神内涵。
第七单元 工笔人物画写生——造型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工笔人物画写生,了解和提高学生写生对象能力,主观造型的能力。
2、体会白描与素描的异同。
3、通过写生练习,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工笔人物线描的能力,为创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人物画造型能力的两个方面:即写生对象的能力,主观造型的能力。
2、如何组织线条,使线条更准确,更具美感。
三、教学内容
1、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能力要求。
工笔人物画造型能力的要求,与其他画种人物造型能力要求基本相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生对象的能力;二是主观造型的能力。
(1)、写生对象能力:指面对具体的人物和其他形象能准确描绘的能力。
(2)主观造型能力:指根据具体形象和主观意想重新塑造形象的能力。
以上两方面的能力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它们都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而达到一定水平的。
此外,在生活中对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生活中的各类形象做经常的深入细微的观察,默写,心记,研究各类形象的特点(包括内在、外在特点)和形体的运动规律,并成速写习惯,对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如何用线造型
工笔人物画用线条造型称为“白描”,白描就是线描,即用尖细而挺的毛笔单线用线勾勒形体。线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也是工笔画的特点之一。
工笔画的线与意笔画的线
工笔画的线,细而均匀
意笔画的线,粗细不同,变化多端。
(2)素描与白描
素描:以块面认识和表现形体,(表现手法不同)
白描:以线条认识和表现形体。
二者都要求充分理解形体的解剖结构,形体的空间、虚实、体积、质感等,但白描在表现上更微妙,更概括、更理性。
(3)要求
先用铅笔起稿,便于修改,白描与速写差不多,只是要求更准确,更细致,在用线的基础上也可以辅助一些光影表现形式的结构。
欲将形体概括或抽象为线的组合需要认真地研究人物的形体、运动规律、姿态等,更需要理解人物的结构与解剖,深入地研究形体与衣着的关系以及服装的结构等等。
3、线条的组织
白描除要求造型准确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处理好线条之间的组织关系,其中含着一些绘画艺术上的和审美方面的要求。
在表现形体时并不是看见对象有几条线(尤其是衣纹)就画几条线,而要有选择的画,首先是准确,同时要有美感,在形体的重要部位,即所有的关节处,如肩、肘、腰、膝盖等都有线条,各组线条之间还有联系,因面形成线条之间的组合疏密关系。
在写生过程中,忌画肘不看腰,画肩不看肘,应注意整个形体各部位的线条都是有联系的,在画一个部位的线条时要眼观整体,在审美上,对线的组合还要求有韵律和节奏感。
4、小结
白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就整个中国画来说,线条的运用考究极多,但作为工笔画的线条,大多变化不太大。因为工笔画绝大部分是以色彩为主,为了突出色彩,古今工笔画的线条或为铁线描,或为高古游丝描,是粗细比较均匀的线条,为敷色留有更大的余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姚朋魁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998
狗仔卡
姚朋魁
楼主
|
发表于 2009-8-5 20: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朋魁 于 2009-8-5 20:24 编辑
第八单元 工笔人物画写生——构图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构图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写生、创作中加强构图意识,深入了解到构图是一帐画成败的关键之一。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画中的常用构图形式
2、认识均衡、对比、节奏这些形式法则在构图中的作用以及产生的不同美感。
3、深入了解中国画的构图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构图的骨架
2、构图的形式法则
3、平面性构图
四、教学内容
1、构图的作用
传统画讲究“经营位置”,亦称“章法”或“布局”,现代称“构图”、“构成”。
构图是画面的内在构架,决定着画面的整体效果,决定着画面内在结构的张力,使画面既有形式美,又符合内容需要,是创意形成的第一个步骤。所以必须深入研究构图的规律及特点,创造“有意味”的构图形式,使作品产生独具的创意和高雅的格调来。
2、构图的骨架
骨架是整个画面结构的基本形状,决定着构图的基本形式,突出的骨架感是经过了刻意的组织安排、提炼和选择的,表现出构图中的势态和趋向。
在中国画中构图常以川、由、工、之等汉字作为骨架的基本样式,另外还有一些被概括为几何形体的基本结构形式,三角形、正方形、圆型、垂直线、斜线等以及如同英文字母S、V、X、T的基本形状。它们以多样的差异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气势和意境。我们可以把骨架的形态分为静态形态构成和动态形态构成来介绍。
(1)静态形态构成,包括垂直线和水平线以及T形构图。
垂直线:向上,挺拔,庄重,静寂。
水平线:平静,安祥,开阔,有安宁感。
正置的三角形及方形:平正严肃,坚实稳固。
正置的长三角形:向上,飞驰,崇高。
(2)动态形态构成:包括曲线、斜线、螺旋线、S形、V形等骨架。
曲线:柔美而流畅,轻盈且自由。
抛物线:具有速度感。
双曲线:给人秩序和韵律感。
斜线:倾斜角度愈大,运动感愈强。
螺旋线:回旋升腾,给人以节奏和重复感。
S形:宛然盘旋,迂回上升,有向心力和张力。
V形:向上、向外扩张,爆发之感,又有冲刺、集中的意味。
圆形:旋转、滚动、饱满、柔和的亲切感。
总之,利用动态形态骨架构图可调节、活泼画面,使形式节奏明确、韵律流畅,而利用静态形态骨架构图却让人觉得安定、稳固,无论利用怎样的骨架规律,都应蕴藏于所描绘的自然物象之中,不露痕迹,同时要合理利用不同骨架的构图在画面中所产生的不同的视觉心理反应,免得任意滥加套用,使画面产生的感觉适得其反。
3、构图中的形式法则
构图中的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都必须从整个局面出发,最终达到协调统一,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变化产生生动美,统一产生和谐美,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研究构图中的形式。
4、均衡
均衡是指物象、黑白、色块等造型因素虽形态相异而量感等同,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它比简单的对称效果更能体现出对立统一形式的法则。
形成画面均衡的因素多种多样,处理均衡的方法千变万化,如利用色块大小、深浅、聚散进行的均衡分布;利用肌理及材质产生的对照与平衡;利用运动与倾向或呼应关系的结果。
对画面中均衡和秩序因素的探究,会有助于处理和把握各表现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2)对比
对比是增强表现力的有效手段,在构图中如只强调均衡感,会过于平静、和谐,使画面单调呆板,适当地运用对比手法可增加画的情趣。
所谓对比是有差别的对比,相对的在一定程度上的比较,如大与小,长与短,疏与密,方与圆,冷与暖,深与浅等。一般在构图形式中多采用点、线、面的对比,色彩明度、纯度、的对比,以及动与静、刚与柔、实与主,不同肌理及材质的对比。
通过对比,可使画面醒目,使观念印象鲜明,但在同一件艺术品中,忌使用太多的对比手法,将各种对比多集中于主体部分或将某些具有破坏性的对比因素减弱,保持画面的主体性。
(3)节奏
节奏是指画面中各个对比矛盾之间的变化序列。
节奏意味着产生力的动感,有规律的形或线的重复以及色彩明度、纯度的变化,会产生一种节奏的韵律感,形成一种势。绘画中的节奏感,便是度和量有规律地变化所形成的规则或不规则的运动,有的画面中的高潮,即视觉中心,就是节奏变化最强的部位,画面中的其它部分是为引导观者的视线,逐渐趋向这一中心,使视线移动的过程中有延宕,从而增强视觉审美趣味。
(4)均衡、对比和节奏这些形式法则,在绘画中互为补充,彼此渗透,在构图中如有选择、有侧重地加以运用,会形成千变万化的格局,并且达到变化统一的目的,呈现出完美和谐,动人神魄的整体艺术力量。
5、平面性构图
平面性构图是中国画构图的特点。
在构图时采用一点透视,强调在构图上的自然序列,不求物象的光影变化,并弱化透视空间,把复杂的立体起伏作平面化处理,将层次丰富的色彩提炼成色块,将多维的立体空间转化为二维的平面空间,仅靠各物象所处的前后空间位置来确定画面的空间感和虚实感,因此,在构图中需充分地考虑物象的主次关系。注意形体与形体之间在走向、位置、态势上的关系。
平面性构图多采用散点透视和多点透视的方法,这种构图观念不求再现自然和视觉的真实,而是经过观察领悟自然物象之后,强调绘画者的主观感受和意念的表达。绘画者的视点是多角度的,可上下左右,可远可近的游动,然后有取舍、有选择。画面中可出现多空间、多情节、多时间的状态。
平面性构图不求表现客观物象存在的完整性,而在于画面自身整体构成和形式语言的完整性。因而可以运用构图中的形式法则,将物象有规律、有条理、有主次地组织在画面中,通过疏密、方向等关系的安排,使画面成为一个形式完整、结构严谨、手法统一的有机整体。
6、中国传统绘画样式及理论
中国传统绘画样式很多,如条幅、中堂、横披、手卷、册页、通景屏、扇面等等,为工笔人物画构图提供了多种框架,还有众多构图完美的作品可借鉴。传统绘画构图理论有“大小相同,高下相倾,聚散相宜,前后相通”,“稀处可以跑马,密处不能插针”等。
人物造型在绘画构图中可视为各种不同形态的几何平面形和立体形或可视为各种点、线、面、块。在一定的框架范围内,将各种复杂形体归纳为简单的几何形并组成协和、美丽的画面。
7、小结
构图与绘画的形式美感紧密相连,这已引起现代工笔人物画家的高度重视,同学们应将这些构图中的形式法则巧妙地运用到画面中去,创作出审美,趣味较高的作品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姚朋魁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998
狗仔卡
姚朋魁
楼主
|
发表于 2009-8-5 20: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单元 工笔人物画写生——色彩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知识,在着色过程中,灵活运用,注意画面的色调,色彩协调,使画面统一,创造出独具个性的色彩旋律。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色彩对比的几个方面,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
2、了解色调的分类,学会把握画面的主色调;
3、了解色彩的节奏;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色彩对比
2、什么是色调,怎么把握画面的色调
3、如何创造色彩节奏
四、教学内容
1、色彩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色彩是一幅作品的血脉,它比其他造型因素更能刺激人的视觉。
中国传统绘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有自己独特的用色法度。一般绘画中的色彩分为重色和淡色。重色,即石色,其色彩性质“富丽堂皇”、“色意浓烈”,淡色即水色,其色彩效果雅淡清致。
中国画中的色与线相融合,便产生出了情调高雅的独特面貌,我们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中国画的传统色彩,还应了解西方的色彩科学,使我们在绘画中不只是去关注色彩感觉的表面追随,而是从外向色彩感觉的敏锐去触发内在色彩感知的不断自觉。创造出具有个性和形式美的绘画作品。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色彩意识、喜好,在把握色彩和谐的尺度上主观地、自觉地去发现和创造色彩关系,在具体的、有限的颜色中组合出无限的色彩旋律来。再通过对节奏、均衡、韵律等形式法则的运用,构成新的、丰富的色彩视觉、效果,以使色彩随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表达出鲜明的时代气息。
2、色彩的对比
对比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形式,它的本质特征是激活人的视觉鲜明度。单一的某个色彩无所谓对比,只有两个以上的色放在一起,才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形成对比的色彩关系。
下面我们从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四个方面来讲解色彩对比。
(1)对比最能反映生命本身的色彩结构,是人类绘画史上,最早出现的绘画色彩结构,因为它是由未经掺和的色彩以其最强烈的明亮度来表示的。
中国古代重彩画的色彩结构几乎多采用对比。对比由于色彩个性鲜明而难以驾驭,但一旦使色彩产生关系感,就能实现色彩的和谐之美。
A、同类色对比:如朱红与大红,中黄与柠檬黄等相近的色的对
比,效果统一、柔和。
B、邻近色对比:如红橙、橙黄、绿蓝、蓝紫等色的对比、协调、
含蓄、柔和。
C、中差色对比:红黄、黄绿、蓝红等色的对比,这种对比含蓄、
和谐、明朗、生动;
D、对比色对比:如橙与绿,红与黄绿,黄与蓝绿等,鲜明、强
烈、丰富、活泼。
E、互补色对比:如红与绿、蓝橙、黄紫,是最鲜明、最强烈的
色彩对比结构。
在绘画时可采用黑、白、灰和彩度很低的色来调整对比色之间的对比,或扩大某一色彩的色域以取得画面色彩关系协调。
F、冷暖色对比:如蓝与红等。
冷暖色对比是绘画色彩结构中对人的感情产生最大影响力的色彩对比,也是对比中的一种特定形式。冷色以蓝青为极端,称为“极冷色”。
暖色以橙红色为极端,称为“极暖色”。
在环中靠近橙红的色倾向于暖的感觉,靠近蓝青的则倾向于冷的感觉。
冷色与暖对立,又相统一,暖色靠冷色的反衬才更具表现力,反之亦然,在绘画中运用冷暖变化和节奏调节视觉上的平衡感,以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明度——色彩的亮暗程度
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最低的是黑色。
明度较高,反差较小,具有清爽、高雅之感,营造出洁净、温馨的氛围;明度较低,黑白的反差较大则具有明快、强烈、厚重、清晰的感觉,造成明朗、活泼、有力的视觉效果。
4、纯度对比
纯度——颜色的鲜浊度,即颜色中色素的饱和度。
色彩中的鲜浊取决于含黑、白、灰总量的多少,含灰量少,其纯度高,反之,纯度就低。
在同一中,当纯度不同的颜色产生对比时,纯度高的越鲜艳,纯度低的浑浊。高纯度色彩富于动感,艳丽夺目,在一幅画中最引人注目,但如果处处鲜艳夺目就会主次不分。因而在画面处理时往往以大面积的低纯度与少量的高纯度色互相配合,互相调节,达到丰富、鲜明、和谐的效果。
5、面积对比
色彩的面积对比被认为是一切色彩对比的重要形式因素。用一定比例分配颜色的面积,色彩会给视觉一种平衡稳定的感觉,即通过色域面积的大小来确定主次关系。如互补色可以将其中某色面积加大,成为主色,而另一色域为从属色,以小面积的色块来形成对抗,反衬或呼应色彩关系;或将大而纯粹的色块进行分割,创造主色调自身的不同面积对比。
色彩面积的对比不单表现在色彩视觉的平衡,而且利用色彩面积的大与小,集中与分散,形成色彩面积的节奏感,增强绘画色彩的表现力。
6、色调
蓝调子 亮调子 灰调子
黄调子 明度 中间调子 纯度 艳调子
绿调子等 暗调子 冷、暖调子,柔和调子等
由于色彩的各种因素是相互关联的,调子多数以综合的形式出现,如一幅画可能是冷调子,却同时又是高调子和绿调子。
绘画中色调是作品中最主要的色彩印象。色调构成主要是由作者的艺术个性和他要表现的情感内容而定。因而调子可以是写实性色彩的色调,也可以是意象性色彩的色调。
在画面中如要突出一个主色调使其色调的倾向更为明确,可有意识地将其它或与之类似的色的面积扩大,控制、缩小其它与之相对的色调的比例,从而形成鲜明的画面色调。在强调色调的同时也要防止“唯色调而色调”,忽视绘画对象丰富的色彩变化,或在多幅作品中重复使用某一种色调,令观者难以产生新鲜感而失去审美注意力。
7、色彩的节奏
在绘画色彩中,相同或相近的颜色,在画面上有两次以上的再现就可以创造出最基本的视觉节奏。在绘画过程中控制好画面节奏,作品将更生动、更感人。
色彩的节奏应是变化的多样统一,通过相同的色面、色线、色点构成的色彩形象在重复、交替、渐变等一系列的艺术手法处理下,带有节奏感的色彩在画面上形成了特定的色线联系,由于节奏的联结而形成生机勃勃的绘画色彩律动。色彩交替的出现实质是色彩再现丰富,画家可以根据画面所需要使色彩连续或断续地出现,并且还可以经过相应的间隔之后重现第一次连续或断续的形象,产生扣人心结的感情力量。而且绘画中还可运用两种以上的节奏构成衬托的色彩律动,如单色和复色,冷色和暖色都可以在画面上形成同时展开主副色彩的节奏对比。
总之色彩的节奏只要被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就会产生有生命力的跃动节奏。
8、小结
具有丰富的色彩知识和深厚的色彩修养是画家的基本功之一,如何将色彩知识恰如其分地运用于作品中,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对色彩的设置、构成方法和形式原理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探索出色彩组合关系的共通性和规律性,将色彩美感建立在一定的美学构成原则的基础上,使色彩的美感被体现在各物象之间的组合搭配关系中,即体现色彩的选择、配置、相互的势力以及空间的位置、方向,面积等等方面的关系之中,达到主动,有效地把握画面的色彩效果,表达出自身的心象之色和创造出独具个性的色彩旋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姚朋魁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998
狗仔卡
姚朋魁
楼主
|
发表于 2009-8-5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单元 工笔人物画写生——作画步骤示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工笔人物画写生步骤
2、让学生体会工笔人物画与工笔花鸟画绘制过程中的相同与不同
3、引导学生正确、规范操作
二、教学重点及以点
1、分染、罩染、统染、接染的概念及设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勾线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
工笔人物画写生步骤:
起稿——勾线——设色——深入刻画——调整完成
1、起稿
起稿阶段,对表现的主题、形象、构图的确定,需经反复推敲,起稿时用铅笔、炭笔或木炭条均可,只要方便修改。在这一阶段中,
勾些小构图,对画面中线、色、空间、构图进行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既注意形象的性格特征能否体现主题思想,也同时考虑形象的造型处理及服装、道具、背景的配合。起稿时形象塑造要从形体结构出发,用线条来表达对象的轮廓、结构穿插,通常在正面平光下写生时,利于用线塑造对象,不为光源和阴影所干扰,在底稿上可有适当的调子帮助起伏结构,前后层次的显现,画面气氛基调的确定,可以参照光影关系,更重要的是根据对象本身的结构关系。这些调子往往是将来渲染的一种模拟和提示。
2、过稿
当底稿上的线条都已组织合理且线条起止有数,就可以用铅笔把它拷贝到熟宣纸或熟绢上,若纸(熟绢)较薄较透明,可直接覆盖在底稿上拷贝;若其较厚,则最好在拷贝台(玻璃台面,下面有灯光透上)上进行拷贝,拷贝时应沿底稿所示线条轻轻画出,之后再对照底稿(如写生最好能对照摸特)修正和加工补充,尤其是五官的细微处,如眼角、嘴角等部位。
3、勾线
勾线是工笔人物画中的关键步骤,因墨线在熟宣纸(绢)上无法修改,故勾线时要很谨慎,墨线要求准确肯定,而执笔时讲究“五指齐力”“指实掌虚”笔在手中进退自如,操作灵活。用笔的方法可归纳为:中锋(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笔杆往往垂直,画出的线条深厚、沉稳、是工笔人物画中主要的勾线方法),侧锋(即笔锋在点画的一侧运行,笔杆往往倾斜向一边线条活泼多变),逆锋(笔锋向前逆行)。
勾短线只需运指运腕,够长线就要运肘运臂。勾线前应对画面中的用线用墨有整体设计,从不同的对象中寻找一种和谐又有变化的线条间的粗细刚柔干湿浓淡的关系,如人物面部的线条与服装上或背景上用线可从质感或固有色等角度加以区别,可以是粗细之别,也可以有浓淡之分,但不宜对比太悬殊而难以统一。
勾线可从人物的主要部位开始,也可在画面其他的次要的部位开始,按各人习惯不分先后。
勾眼、嘴、鼻等颜面五官部位的线须特别慎重,力求严谨到位。这些部位的形稍有偏差就会改变对象的神情,直接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
4、渲染上色
勾完线后,就可以进行渲染上色。渲染多用水色,包括半透明的赭石、朱磦,而不用石色,以防止罩色时颜色泛出。渲染时要从结构出发,根据对象的凹凸、浓淡、转折、遮叠等变化,用不同程度的淡墨或水色调墨,染在鼻翼、眼角、嘴角、头发等处。渲染一般用两支笔,分别蘸色和蘸清水。蘸色笔先上色,接着用水笔沿色的边缘染开,使色自然晕开。“色以清用而无痕”,要求不露笔痕,过渡自然为好。上了色后马上就用水笔染一般不易留下笔痕。进行大面积的渲染,可先将画面稍稍喷湿,在水分将干未干时上色,以避免笔痕水迹留下。
渲染就其所染位置不同,可分为低染法和高染法。低染法主要沿物象的边缘,凹入处和前后重叠处向一侧染开,来衬托前后层次,增加体积感。高染法则对物象凸出部位进行渲染,有浮雕的效果,易厚重。一般一幅画中只采用一种染法或以一种染法为主。
人物皮肤颜色的处理,要因人而异。少女皮肤细腻,肤色调合时可以稍加粉质颜料,以期达到娇嫩滋润的效果。画老汉的肤色以水色为佳,色彩易沉重厚实。
渲染较深色的部位时,可分数次染成,逐步加深,便于把握整体关系。如须发层层渲染,发际处过渡就易自然。
渲染时用色的深度与墨线的深度要相宜,既要发挥线在画中的形式美和主导作用,又要让色与墨线协调统一。在墨线上,尤其是在轮廓线上稍加渲染,可以使线浑圆而有厚度。
渲染完成了底色的铺陈,在此基础上就可用色彩覆盖其上,通常以平涂的手法,称为罩色。罩色不可过厚,以略能透见底色为宜。罩水色和半透明石色时较容易,而罩覆盖力强的石色,也应层层薄涂罩色。石色太厚,不易涂匀,且色彩易灰暗无光。
罩色用的颜料应一次调足,宁多勿少,尤其罩大面积的色块时,涂色时一笔接一笔地展开,以免先涂过色的局部先干而出现笔痕,使色块不平整。以水色罩色,底色的渲染要恰如其分,不宜过火;罩以石色,底色渲染可以稍过一点,罩色后就恰到好处。如石色罩得较厚,使渲染的底色的作用不明显时,还可以等石色干透后涂上胶矾水,用以固定颜色,防止泛色,再进行渲染。
上不透明的石色也可采用填色法,用色较厚,突出墨线,使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色与墨线之间最好不要留下空隙,免得影响画面的工整。填色时可以用色挤压墨线来校正墨线的缺陷。填色法多用于描绘服装道具。
在整个设色过程中,往往渲染与罩色交替进行。罩色时,可以用同一种颜色多次罩色,也可以不同的色彩交替罩色来达到所追求的色调。在薄纸或绢的背面可衬一块颜色或墨色使画面正面的形象色彩更加沉稳饱满而有厚度,且保持色彩的鲜明、透气。一般背面衬托用的颜对比正面用色厚些。
5、深入刻画
渲染罩色这一整个设色过程也是画面不断深入的过程。人物的脸部,尤其是眼、嘴、鼻、眉、耳等传神部位,还有富于动作表情的手足,都要仔细深入刻画。细微的刻画服从于整体,不必处处面面俱到。在罩石色后,墨线因被覆盖不如原先清晰明确,就需要重新勾线,叫做“勒”。勒线常用比该着色区域稍深的同类色的线,依原有墨线重勾。在皮肤外露部分可用与肤色协调的颜色如赭石类颜色重勾,增加厚实感。在重勾时不必刻意一丝不差地描在原有墨线上,避免线显得过于刻板无生气。
画中的白色常最后上色。
6、调整完成
深入刻画后,对画面整体进行审视是不可少的。人物形象神情表现是否到位,色调是否协调,渲染着色有无遗漏等等均需细心检查并加以调整。整个画面、人物、背景关系统一和谐,人物神采能恰当体现,这幅画才算完成。
评分
参与人数
1
银子
+50
收起
理由
谢雯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纯银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1077
狗仔卡
纯银
发表于 2009-8-5 22: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姚斑竹~很好的教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千里夜行猫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549
狗仔卡
千里夜行猫
发表于 2009-8-5 22: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05]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赵越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3476
狗仔卡
赵越
发表于 2009-8-5 23: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资料 很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zhangshanfeng
当前离线
银子
两
积分
1192
狗仔卡
zhangshanfeng
发表于 2009-8-5 23: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1[7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3
/ 1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